新闻·通知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新闻·通知>>正文

新闻·通知

AASLD专访丨纪泛扑教授团队多项研究入选AASLD大会,为肝癌免疫治疗、肝硬化流行趋势及ACLF预后分析提供新证


2023-12-07  点击:[]

 一年一度的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是全球肝病领域学术会议的年终“压轴大戏”,吸引全球肝病学专家参会交流,在这个国际学术舞台上,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来自各地的实践经验。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AASLD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纪泛扑教授团队有多项研究入选大会交流,传递肝病学术交流的中国好声音。《国际肝病》在大会现场采访了纪泛扑教授,介绍其团队研究成果以及本次大会的相关研究进展。

《国际肝病》

图片


能否分享一下您和研究团队入选AASLD大会交流的研究成果?


纪泛扑教授:非常高兴能与各位同道分享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本次AASLD大会上,我们共有4项研究入选壁报交流,涵盖肝癌免疫治疗和局部联合全身治疗、肝硬化流行变化、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模型等。


第一项研究是我们团队与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的一项评估免疫治疗用于Child-Pugh B级晚期HCC患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该研究已经于今年发表在JAMA肿瘤学分册(JAMA Oncology,IF=28.4)。真实世界中有不少Child-Pugh B级的晚期HCC患者,由于肝功能储备不足,并没有获得国内外指南推荐使用免疫治疗,临床试验中此类入组患者也比较少。

这项纳入22项研究(666例Child-Pugh B级,2114例Child-Pugh A级晚期HCC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尽管Child-Pugh B级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比值比0.59)和疾病控制率(DCR,比值比0.64)相较于Child-Pugh A级患者更低,死亡风险也更高(矫正危险比2.33),但ICIs并未增加Child-Pugh B级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值比0.75),而且Child-Pugh B级患者对ICIs也表现一定的疗效或生存获益,ORR和DCR分别为14%和46%,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2.68个月和5.49个月。这些结果将为Child-Pugh B级晚期HCC患者使用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Child-Pugh B级相较于Child-Pugh A级患者的校正后OS风险比


第二项研究是关于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的肝细胞癌患者接受局部联合全身治疗的网状荟萃分析。BCLC B期患者目前主要使用局部治疗,既往研究的亚组分析提示有全身治疗的潜在获益。这项纳入9项研究的网状荟萃分析显示,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相比,TACE联合免疫治疗可以降低40%的死亡风险(HR 0.60),生存获益超过了TACE联合TKI(HR 0.87)。实际上,BCLC B期患者是否使用全身治疗,目前指南共识中也没有统一标准,我们的研究结果为TACE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证据。


△BCLC B期肝癌患者接受TACE、TACE联合免疫、TACE联合TKI治疗的OS风险比


第三项是关于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短期死亡率的研究。我们使用临床重症医学数据库MIMIC-IV中的重症监护室(ICU)数据,通过机器学习了大约4万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而形成一种预测ACLF患者30天死亡率的模型,通过训练、验证后,该模型将以网站在线的形式提供公共使用,有助于临床医生简单、快速地评价ACLF患者的预后风险从而指导临床管理策略。


第四项是关于COVID-19大流行期间肝硬化患者死亡趋势变化的研究,该研究已经以Research Letter的形式发表在Gut杂志(IF=31.793)上。我想请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何鑫圆研究生来介绍这项研究。

 

何鑫圆医师:这项研究使用美国疾控中心(CDC)的WONDER数据库,分析COVID-19大流行前后肝硬化患者的死亡趋势变化。研究共分析了将近88万例肝硬化相关死亡病例,结果显示,大流行期间的肝硬化死亡病例有显著增加,平均超额死亡率为14.46%(P<0.001),其中酒精相关性肝病、丙型肝炎病毒(HCV)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观察到死亡率均高于预测值(P值均<0.05),平均超额死亡率分别为24.81%、21.24%和6.11%,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的死亡基本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相关的肝硬化死亡不增反降,平均超额死亡率为-1.69%(P=0.44)。我们认为这一发现可能与该人群在临床中常规使用熊去氧胆酸(UDCA)相关,既往研究显示UDCA对新冠感染和重症化具有潜在保护作用,可降低人体表达介导新冠病毒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我们的研究从大数据层面印证了这一现象,对PBC/PSC患者的新冠防治管理以及开发新冠新型治疗方案或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国际肝病》

图片


这次大会您主要关注哪些领域的研究进展?


纪泛扑教授:这次AASLD大会我主要关注肝癌和ACLF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因为我们团队入选大会交流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这两方面。实际上,中国学者在这两个领域都有非常不错的研究工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团队有多篇涉及ACLF的研究摘要入选大会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团队也有两篇ACLF的研究进行了口头报告,主要是关于ACLF的免疫学指标或生物学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这对我们评估哪些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重要启示。


在肿瘤治疗方面,我们看到壁报或口头报告中有很多研究是关于免疫治疗的,尤其是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免疫治疗应答、疗效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治疗和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精准的免疫治疗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是关注一些特殊人群的肝癌免疫治疗,包括老年肝癌患者,有多项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的研究探讨了老年人群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再者是关于肝功能较差的人群使用免疫治疗,也有多项研究报道。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肝癌系统治疗的趋势,但从临床试验走进临床实践后,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特殊人群的用药问题,包括肝功能不全、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好安全性。


《国际肝病》

图片


最后请分享一下您参加本次大会的感受和体会?


纪泛扑教授:这是COVID-19按照“乙类乙管”后,我们首次在线下与AASLD大会的国际同道进行学术交流。我仍记得去年AASLD大会,我们投了4篇研究,其中有3项入选大会口头报告,有一项在AASLD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进行分享。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团队未能成行,只能通过线上汇报研究,多少还是有点遗憾。


今年我们再次与大家相聚线下会议,通过面对面地交流,可以进行更好的展示和讨论。我们在壁报展示的时候,有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与我们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我们获得了更多思维碰撞的火花,也奠定了我们将来合作研究的基础。


我认为线下会议一方面是在现场充分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结识更多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同道,能够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研究。我们团队近年来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是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日本等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的。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 站点设计:网络信息中心 陕ICP备06008037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